卓越管理的5个底层逻辑
未来,面对全球经济形势和科技的变化,任何公司都需要储备更强大的领导力。什么是领导力?什么是管理?企业家和管理者们该“生长”出什么样的能力?
企业的未来,靠创新而驱动。
而企业家,创造企业的价值、驱动企业的成长。
企业既然是由人构成的组织,它就必然需要解决人和组织之间关系的问题。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要构建组织管理的思维,包括四个层面:
第一,战略的高度——战略性思考,关注于未来、关注于人性;
第二,财务的思维——组织管理的本质是创造利润、管理不是成本,建立组织与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的价值体系;
第三,营销的理念——服务意识、客户导向的敏捷性组织;
第四,运营的逻辑——管理的方法、体系的构建、系统的思维。
而管理的本质是达成组织的总目标,同时满足人的需求。
要把一个企业做好,既要解决人的问题,也要解决组织的问题,还要解决人和组织匹配的问题。比如阿里,后来迭代出了中台,以适应互联网技术更新之下,组织对于贴近客户更强烈的需求。这种将企业核心能力以共享服务的形式沉淀的做法,也引发了一场互联网企业内部的革命。
由此可见,企业家必须同时是一个组织行为管理专家。
一、“无边界”的可能性
近年来,一种新的组织形态——生态型组织正在产生。
生态型组织具有四大特征——
分享: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分享。
价值链:多层级的价值链打造。
无边界:组织无边界,产品无边界。
创新:关注为客户、供应商、员工的价值创造。
从强调“价值创造”,到强调企业、员工、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价值一致性”,背后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传统的权力控制、服从和执行,转而强调交互影响和平台平衡。
请注意,生态型组织是对传统组织的迭代,而不是替代。
要做到灵活、敏捷的、生态型网状组织,实现从传统科层制向网络化、虚拟化组织的转变,实体组织的架构内部就需要衍生出众多网络化的、虚拟化的组织单元,以虚拟总部、虚拟委员会、项目组等具体形式存在,通过日趋复杂、创新的任务达成组织的目标。
在生态的网状组织中,人的角色趋于多元化。无论是管理者或员工,在本职岗位外,随时可能成为重要项目的负责人或参与者。这种多元化的角色下,个体对组织贡献也呈现出多元化。
因此,对于组织和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命题。
什么是组织?什么是组织机构?什么是组织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