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从一次“交接班流程再造”开始
连锁酒店是有财务内控稽核和品质检查的,无论在哪一项,都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检查交接班本,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曾经检查的部分内容,在交接班上,要明确写出房卡数量,今日开发票的区间票号(现在数电票可忽略),机械钥匙的数量,现金的金额,以及其他的特殊事项,尤其是未取的客遗物品,或客人的重要事项。
其实前台承接的工作非常重,但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虽然很多事及时处理了,觉得没有必要写交接班本了,但是就是这样的每一次的自我感觉,导致复盘的时候没有材料,甚至带教新人时候只能凭记忆传授突发事件,之前听过很多经理抱怨过,你看看你们有这个情况吗
“前台,每次一换班,出问题的概率就飙升。小商品对不上,客人反馈忘了交接、OTA线下订单重复预定导致多留了房间、财务对不上……问责前厅经理,理由总是‘人太新了,前台太忙了’,但这问题从春节闹到暑假,到现在还没解决。”
这句话道出了无数酒店的痛点:
? 人员配置够了,但越换班问题越多
? 明明上班人不少,但真正“负责”的没几个
? 明明SOP写了一大堆,但谁都不执行、也没人查
本质上,交接班混乱,不是因为员工不行,而是因为“执行力系统”缺位。
而前台,正是酒店执行力最容易“破功”的地方。很多投资人,甚至完全无视了交接班的环节。
为什么交接班,是前台执行力的“高危地带”?
酒店前台的交接班,看似只是人换人,但实际上是多个信息与责任的交汇点:
客人入住/退房是否完成?
房态是否同步更新?
未结订单、应收账务有没有处理?
投诉是否移交?有无处理记录?
发票、押金、退款是否核对无误?
这个环节稍有疏忽,就会引发“蝴蝶效应”:
客人投诉昨天说要开发票,没人记录
OTA账务突然对不上,因为订单金额前台时而录入卖价,时而录入底价
会议提前收的押金,没有记录
有客房状态标错,一不小心安排入住开重房
许多店长误以为这是员工“粗心”或“态度问题”,但你要知道:
当班人员不是执行力的起点,流程系统才是。
如果你的酒店交接班靠的是“纸条+口头+经验”,而不是标准化、制度化,那再努力的员工,也只能是临场发挥。
交接班混乱,背后是“无制度管理”的软失败
我们在全国多地的门店调研中发现——
交接班混乱的问题,普遍存在于以下三种场景:
? 1. 没有统一清单,交接靠“个人记忆”
“我以为你看了,我以为我说过”,导致重要事项反复丢失。尤其是中夜班,往往只是口头说两句,“你看看系统哦”“投诉写在本子上”,就算交接了。
? 2. 老带新的交接“以讹传讹”
新员工看不懂前台系统流程,老员工用口头教,结果越教越偏,越教越乱。店长还觉得“他们不是都交接过了吗?”
? 3. 店长不查不盯,执行力随风而散
再好的制度,如果没人检查、没人追责,员工只会执行最低成本的那一部分。很多店长自己都不参与交接班复盘,出了问题才想起问“怎么没交接清楚?”
而这些,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
没有清晰标准 + 没有责任机制 + 没有监督闭环 = 执行力失效。
打造强执行力前台,从“交接三板斧”开始
解决执行力问题,一定要从系统上动刀,而不是一味“抓人”或“喊口号”。
以下是我们辅导多家门店落地、并长期有效的“交接三板斧”方法:
✅ 1. 标准化交接清单(Checklist)
梳理出适用于你酒店的【交接班标准流程表】,内容覆盖:
建议配合系统/手写表单操作,每个事项打钩确认,不留空项。
✅ 2. 班次签字制 + 晨会复盘制
每个班次必须签字确认“我已完成交接”。
同时,晨会三分钟快速复盘昨日未结事项+前台运行异常,哪怕只有一句话,也要“开口说”,强化交接意识。
让每个人知道:你不是“做完就走”,你是“结果要负责”。
✅ 3. 执行力跟踪表 + 周例检机制
店长或前厅经理每周抽查3份交接记录,建立异常跟踪台账。不是为了处罚,而是“查短板、找漏点、做回访”。
让制度长牙、流程带电。这样才能让标准不只是“挂墙”,而是真正在动起来。
?写在最后:
交接班,是一线酒店运营最小的“流程切口”,也是最能看出执行力强弱的放大镜。
那些前台始终井井有条的门店,不是因为员工天赋异禀,而是他们背后有一套“系统支持+流程固化+责任清晰”的机制,让执行力变成了文化。
而那些反复出问题的前台,则往往靠的只有“谁当班、谁看心情”。
我们建议每家酒店都从一次“交接班流程再造”开始,把每一个细节变得标准、自动、可控。
当交接无缝了,投诉少了,房态清晰了,业绩账目清楚了,你才会真正明白:
“执行力”,不是谁更能干,而是你有没有打造一套让“普通人也能稳定执行”的系统。
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blog.ividc.com/post/1282.html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