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在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谈到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发现很多人分不清这三者,有些人认为产业链=供应链,有些人认为供应链=价值链,甚至有些人认为三者是一个东西。
其实,这三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产业链:某个产业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完整链条,关注"谁在做什么",即整个产业的分工和协作。
供应链: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的物流+信息流,关注"产品和原料怎么送到你手里"。
价值链:产品在各个环节如何增值,关注"为什么能卖高价",帮企业找对赚钱和溢价的核心环节。
01、产业链(Industrial Chain)
产业链是指一个产业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到最终产品交付给消费者的完整链条。它强调的是产业内部的分工协作,通常涵盖资源开采、生产制造、流通分销、终端消费等多个环节。比如:
汽车产业链:铁矿开采 → 钢材生产 → 零部件制造 → 整车组装 → 4S店销售 → 消费者购车 → 二手车市场。
手机产业链:芯片设计 → 元器件制造 → 整机代工(如富士康) → 品牌营销(如苹果、华为) → 电商/线下销售。
研究产业链,就是研究由上、中、下游关系组成的网络,能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上下游各方的实力,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话语权,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在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几年华为被美国制裁,芯片断供,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半导体产业链"这个词。但你想过没,为什么美国有底气卡脖子?
因为现代产业链就像一条全球分赃链,谁占据了关键环节,谁就能控制整条链上的财富流向。比如半导体行业的产业链:
美国:设计(如高通、英特尔)。
中国台湾:制造(如台积电)。
荷兰:光刻机(如ASML)。
日韩:原材料和设备(如三星、东京电子)。
中国大陆:组装(如富士康等)。
美国站在产业链最顶层,赚的是脑力钱;台积电卖苦力但也赚得不少;而中国大陆大部分企业还只能干组装这个最低利润的活。
所以,产业链竞争的本质是谁能在链条上爬得更高,谁能成为战略控制点和链主。
02、供应链(Supply Chain)
供应链是指企业为了生产并交付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销售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完整网络。
供应链更侧重于企业内部或企业间的资源调配和效率优化,包括采购、仓储、运输等环节,其核心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并在不确定性中保障供应链韧性。
比如,苹果的供应链:全球范围内采购芯片(台积电)、屏幕(三星)、组装(富士康),再通过物流配送至各国市场。
如果说产业链是大框架,供应链就是操心的具体业务:
原料怎么买最划算?
库存放少合适?
物流怎么安排最快?
万一供应商掉链子怎么办?
疫情期间为啥有些车企停产了?就是因为供应链上一个小零件断货了!现在的企业都在想怎么让供应链更"皮实",不怕突发事件。
03、价值链(Value Chain)
价值链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1985年提出的,描述了企业如何通过一系列增值环节和活动(如研发、生产、营销、服务)创造利润的。
在不同的企业,并不是每个环节和活动都创造价值,只有某些特定的环节和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
价值链分析的核心就是识别哪些环节真正创造了企业的价值和利润,找到战略环节保持优势,并补强薄弱环节。
比如:
耐克的价值链:
品牌营销(如乔丹联名)、研发(气垫技术)环节真正创造了利润,属于高附加值环节。
生产制造环节创造的利润并不多,属于低附加值环节,外包给东南亚厂商,由代工厂生产。
特斯拉的价值链:
电池技术、自动驾驶软件属于核心高附加值环节。
零部件制造属于低附加值环节,通常外包出去。
价值链揭示了企业赚钱的秘密,凭什么比别人赚得多?核心思路就是找到最值钱的战略环节,其他环节能外包就外包!
04、三链的区别和协同
1. 不同
(1)产业链
宏观视角,着眼于整个产业生态,核心目标是产业协同与集群发展;主要关注点为行业分工、政策支持等。
回答“整个行业怎么运作?”的问题。
(2)供应链
中观视角,着眼于企业内部或企业间的运营流程,核心目标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保证韧性;主要关注点为物流、库存、采购。
回答“如何高效交付产品?”的问题。
(3)价值链
微观视角,着眼于企业内部核心环节的打造,核心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主要关注点为增值环节、核心竞争力。
回答“企业如何在竞争中盈利?”的问题。
2. 协同
尽管视角不同,但三链也存在深度互动。
(1)产业链影响供应链布局
比如,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分工(设计在美国、制造在台湾、封装在中国大陆)决定了电子行业的供应链结构。
(3)供应链管理可以优化价值链
比如,ZARA的快时尚模式,通过高效供应链,缩短生产周期,使其在价值链的“时尚设计+快速上新”环节占据优势。
(3)价值链又推动产业链升级
比如,苹果通过高附加值研发和品牌营销,带动了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向高端产业发展。
05、启示
05、启示
那么,管理者、创业者、商业分析师,该如何利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呢?
1. 先画产业链地图:搞清楚自己的企业处在哪一环,上下游都是谁。
2. 供应链要留后手:鸡蛋别放一个篮子里,多找几个备用供应商。
3. 找到自己的价值点:深度思考客户到底为什么愿意多付钱给你,抓住这个核心环节,打造巩固高附加值环节。
商业社会的竞争,基本都是这三链的竞争,目前全球经济的竞争,本质上也是产业链争夺+ 供应链控制 + 价值链条升级的三重博弈。
美国玩的是价值链+产业链顶端(品牌+技术)。
中国拼的是产业链中游+供应链效率(制造+物流)。
欧洲守的是价值链顶端(奢侈品+高端工业品)。
谁未来能同时掌控高价值+高效率+高技术,谁就是赢家。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